
1955年,原有的6个军区被调整为12个,随后又新增了福州军区,最终全国共有13个军区。这13位军区司令员无一不是声名显赫的杰出将领。
新上任的福州军区司令叶飞,原来就在南京军区担任副司令的职务。
叶飞是新中国首批上将中的一位。他出生在菲律宾的奎松省,小时候回到中国读书。读书时,他就悄悄加入了革命活动。后来,他去了闽东地区,帮助建立了闽东革命根据地和红军游击队。虽然他没有参加长征,但他带领当地军民进行了长达三年的艰苦游击战。
抗日战争时期,他在新四军效力,是粟裕手下三大得力干将之一。到了解放战争时期,叶飞先是当上了纵队司令,后来又升任兵团司令,为新中国成立立下了汗马功劳。
1953年,叶飞被任命为中共福建省委第二书记。到了1955年,他又担任了南京军区副司令员的职务。福州军区成立时,他是第一任司令员,但一年后由韩先楚接替,叶飞则专门担任政委。后来,他主要负责福建省的工作,将主要精力投入到福建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去。
除了叶飞,还有三个人也是先当副司令,后来升任大军区司令。
郑维山将军是一位杰出的军事指挥家,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革命信念。他指挥的战役屡建奇功,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。郑维山不仅在战场上英勇善战,而且在军队建设方面也有独到见解,他注重培养军事人才,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,为新中国军事力量的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。他的革命精神和军事智慧,至今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。
郑维山13岁就投身革命事业,1930年成为共产党员并加入红军。他来自红四方面军,担任过师政委的职务,在川陕地区以英勇善战闻名,是当时年轻有为的杰出将领。
长征路上,他三次翻越冰封雪山,三次穿越茫茫草地,还两次带领部队与其他红军队伍成功会合。
抗日战争爆发后,他前往晋察冀军区工作,最初担任军政学校的主任教员,后来逐步晋升,最终成为第四军分区的副司令员,同时兼任行唐指挥所的总指挥和司令员职务。
在解放战争时期,他继续跟随聂荣臻,担任华北军区第二兵团三纵队的司令员,是聂荣臻手下的得力干将之一。后来,郑维山的部队被编入第一野战军,他出任第19兵团第63军军长,与政委胡耀邦配合默契,共同参与了解放大西北的战斗。
1955年,郑维山被任命为北京军区副司令员。1967年,杨勇卸任司令员后,郑维山接任代理司令员。1969年6月,他正式升任北京军区司令员。此外,郑维山还曾担任过兰州军区司令员。
梁兴初,原名梁兴初,字兴初,号兴初,江苏省兴化县人,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。他出生于1913年,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,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,梁兴初屡建奇功,特别是在辽沈战役、平津战役和渡江战役中表现突出。新中国成立后,他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军军长、沈阳军区副司令员等职。梁兴初将军一生忠于党、忠于人民,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和国防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。他于1985年逝世,享年72岁。梁兴初,江苏兴化人,1913年生,早年投身革命,1931年加入红军,次年入党。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,他英勇善战,尤其在辽沈、平津和渡江三大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。新中国成立后,他担任过38军军长和沈阳军区副司令员等职,为国家和军队建设贡献良多。梁将军一生忠诚于党和人民,1985年去世,享年72岁。
梁兴初在战争时期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,除了“梁大牙”这个外号,他还有更响亮的名声。在抗美援朝那会儿,他率领38军打出了“万岁军”的威名,自己也因此被称为“万岁军军长”。不过,梁兴初可不只是在这场战役中表现突出,他在整个革命年代都是个骁勇善战的将领,立下了不少战功。
他原本是个铁匠,1930年投身红军,跟着队伍一路从中央苏区的反“围剿”打到长征,枪林弹雨里摸爬滚打。从普通战士干到团长,他身经百战,挨了9次伤,也升了9次职。可以说,他的军衔是用命拼出来的。战友们看他打仗像铁打的一样硬气,干脆给他起了个外号叫“铁打的”。
抗日战争爆发后,梁兴初被任命为八路军第115师685团的营长,并在平型关战役中表现英勇。随后,115师向山东进军,梁兴初担任苏鲁豫支队副支队长兼第四大队大队长。之后,他又升任115师教导5旅旅长,带领部队南下支援新四军,取得了一系列胜利。陈毅见到他时,不禁连连称赞,称他为“虎将”。可以说,梁兴初在抗战期间,转战各地,为抗击日本侵略者立下了赫赫战功。
抗日战争结束后,梁兴初率领山东1师挺进东北,担任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副司令员,同时兼任1师师长,后来晋升为第6纵队副司令员兼第16师师长。在组建10纵队时,组织原本安排他出任副司令员,但梁兴初没有接受这个安排,主动请缨要求担任正职。
梁兴初被提拔为第10纵队的司令后,他带领部队打了好几场精彩的战役,尤其是“黑山阻击战”最为人熟知。在这场战斗中,梁兴初指挥10纵,面对敌人数倍于己的强大兵力,顽强抵抗,最终赢得了黑山阻击战的重大胜利。这场胜利不仅为林彪消灭廖耀湘兵团提供了重要帮助,也让梁兴初的名字一战而红。
梁兴初从朝鲜返回后,先是出任海南军区司令员,之后又升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。1967年,他被调往成都军区担任司令员。然而,1973年,由于与九一三事件有关联,他遭到免职处理。
秦基伟是一位著名的军事将领,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。他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,尤其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突出。秦基伟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革命信念,赢得了广泛尊敬和赞誉。他的事迹和精神,至今仍激励着后人。
秦基伟在革命时期是个厉害角色,13岁就加入了黄麻起义,大家叫他“红色少年”。入伍后,他打仗特别勇猛,逐渐升到了红四方面军师长的位置。在红军时代,他仅靠一把大刀就勇敢地杀敌无数,“秦大刀”的名号因此传开了。
抗日战争那会儿,他一个人跑到山西太谷那边,拉起了一支抗日队伍,后来这支队伍成了八路军129师的独立支队,大家管它叫“秦赖支队”。在太行山一带,秦基伟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。他穿着普通衣服,腰里别着把菜刀,晚上就敢摸到太行山下的小根村,把鬼子的炮楼给炸了。老百姓都说他就像串门似的,轻轻松松就把炮楼给端了,都叫他“秦大胆”。
在解放战争时期,秦基伟先是9纵的指挥官,后来又成了15军的军长。新中国成立后,他带着15军去朝鲜打仗,在那儿亲自指挥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。在那一仗里,他和部队坚守了超过40天,展现了我军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。
1955年,秦基伟被授予中将军衔,并在同年被任命为昆明军区副司令员。仅仅两年后,当原司令员谢富治调离岗位时,他便接过了司令员的职务。